
近日,在江西宜春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内,江西厚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建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高纯度电池级碳酸锂。
“使用这款碳酸锂的电池可以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高倍率放电,放电容量保持率达到90%以上,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低温性能高50%以上,循环寿命高3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技术总监邹朋辉指着一排排高效运转的设备说,这背后离不开宜春市科技局经开区科技分局(以下简称“科技分局”)的助力。科技分局不仅为企业精准对接科研资源,还帮助其获批种子独角兽企业的相关经费支持。
江西厚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宜春经开区依托宜春市“科技服务入园”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企业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宜春市科技局将服务阵地前移,通过机构入园、政策入园、项目入园、人才入园、服务入园的“五入园”模式,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得益于这一模式,宜春经开区创新效能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走进宜春经开区管委会大楼,一块实时滚动的电子屏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展示着园区企业重大项目进度、惠企政策等。来到科技分局,只见工作人员正通过“科贷通”线上平台,为一家小型科技企业快速处理贷款申请。
刚办完技术合同登记手续的江西省允福亨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行政总监金垦山告诉记者:“以前,申报项目、了解政策要跑市里多个部门,现在大部分需求在园区就能‘一站式’解决。科技分局的服务专员定期上门,不仅推送适配政策,还帮我们对接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我们解决了高能量密度电池难题,缩短了研发周期,更好地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宜春经开区,还有不少企业享受到科技服务带来的实惠。记者在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一代磷酸铁锂材料性能。该公司研发负责人朱振华说:“科技分局不仅协助我们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研发计划,还通过‘人才入园’政策,帮我们柔性引进了2位锂电专家,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24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18.96%。”
如今,宜春经开区把“企业找服务”变“服务找企业”,通过简化流程,让企业轻装上阵。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不出公司就能享受科技服务,让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包袱轻了,干事劲头更足了。”
“科技服务的核心是把资源精准配置到产业一线。”宜春市科技局局长王方大介绍,“五入园”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在这一模式下,科技服务的各项举措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宜春经开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在宜春经开区,科技分局作为常驻机构,已成为企业的“前线服务站”,推动政策资源加速向一线倾斜。为了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科技分局将各级惠企科技政策梳理成册、送策上门,通过宣讲、推送等方式,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前几年,公司回笼资金难、濒临倒闭,还好有科技分局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指导,协助贷款并介绍奖补政策,我们才得以起死回生。”宜春凯福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根生说。
2024年,宜春经开区95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超2000万元科技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资金从2022年的100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300万元。
“我们注重项目与人才的‘双轮驱动’。”科技分局负责人余伟介绍,在项目方面,2024年,经开区组织申报区级自主研发项目204项,获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2项,推动多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累计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奖19项。“在人才引育方面,我们不仅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还面向全国招募50名科技特派员,组成5个产业特派团,常年深入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余伟说。
“此外,服务机制也在持续优化。”余伟说,宜春经开区通过“科贷通”线年,“科贷通”线家科技型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科技分局如“店小二”一样,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到成果转化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余伟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亮眼数据:2022—2023年,宜春经开区规上工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连续两年位居江西国家级开发区首位。2024年,宜春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网上填报研发费用总额达9.75亿元,在江西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三;现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95家,累计获批高成长性企业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近700家,近3年共引进40多个省级以上人才项目。
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吸引众多企业成为“回头客”,宜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江西银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在宜春经开区布局落子二期项目,形成火热的“二期”现象。晨希针织运动袜生产基地、江西赣兴精密制造公司等建成投产;省级重点项目——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20万吨新型高压实磷酸铁锂及配套主材一体化项目投产即达效……
“一批体量大、业态优的大项目、好项目正迅速推进、落地开花。”宜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上半年,亿元以上新项目纷至沓来,分布在多个新兴产业领域,为园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五入园’模式,重点在完善科技分局考核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促进更高水平产学研融合上下功夫,让科技服务的‘根系’在园区扎得更深更牢,为宜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王方大说。